close
大家來猜猜看,我今天到底要po幾篇文章才過癮。

很久沒注意電影圈發生什麼事,
沒想到竟然瞄到這篇文章,還真是晴天霹靂.............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這幾年,只要你還看港片,又怎會不知道中國星?

  近年製作影片占港片產量近四分之一強;全力支持杜琪峰的銀河映射;近5年內兩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獎(《大塊頭有大智慧》 《龍城歲月》);六年六部賀歲片總票房億元以上……就是這麼一家實力超強、聲名赫赫的電影公司,居然也步“曾經的龍頭”——嘉禾公司的後塵,停止製片業務了!

  2007年,香港電影業產量、票房再創歷史新低!值此低谷之際,中國星這杆號稱“港片最後一面大旗”的轟然倒塌,對於香港電影而言,無疑雪上加霜。

  原本意氣風發的中國星為何會停止製片業務?老闆向氏夫婦究竟遇到了什麼困難?

  或許,我們找到的答案,也就是香港電影目前面臨的困境……


發展:龍虎風雲‧從永盛到中國星

  說“中國星”,須從老闆向華強講起。這位傳奇人物年輕時嗜好武術,上世紀70年代就投資創辦了一家“三和”公司,自己做動作明星,拍過《紮馬》等功夫片,可惜都不成功,只好轉做其他生意喘口氣先。1984年,向華強捲土重來,與兄弟向華勝合組永盛公司,創業作為《大小不良》。

  在嘉禾、新藝城、德寶三足鼎立的時代,“永盛”奮力搏殺尋求生機。捱到80年代末期的“戰國風雲”,隨著金公主、德寶的相繼衰落,永盛則憑藉多部巨星領銜的大製作(如《精裝追女仔》、《賭神》、《賭俠》、《雷洛傳》、《翹課威龍》、《鹿鼎記》等)迅速崛起,成為香港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之一。

  不過,延至90年代中期,港片市道疲軟,向華勝遂萌生退意,1995和1996只拍了《一千零一夜之綺夢》和《賭神3之少年賭神》兩部戲,之後淡出影壇。向華強則愈挫愈勇,與太太陳明英(現名陳嵐)又組建“永盛娛樂”,以李連傑和劉德華為主要演員,繼續製作電影,同時在港片逐漸失去臺灣市場的頹勢下,積極開拓內地市場。1996年,向華強動用4000萬港幣收購經營唱片和卡拉OK製作的“星光娛樂”,與“永盛娛樂”合併,組成“中國星”集團。

  1996年7月,“中國星娛樂集團”在香港上市,向華強正欲大展宏圖,翌年卻遭遇亞洲金融風暴,香港經濟陷入低谷,“中國星”自也舉步維艱……


鼎盛:雙星報喜‧招安銀河創百年

  儘管“中國星”甫一上市即遭遇亞洲金融危機,卻也因此令向華強重新調整了市場方向。1997年,“中國星”與“傑遜”集團合併,從事內地電視劇發行業務,同時在內地開設音像產品銷售連鎖店。此外,“中國星”還與“嘉禾娛樂”合組公司,為香港電訊互動電視提供片源,積極開拓市場新領域。

  在電影製作方面,“中國星”初期仍沿用永盛時期王晶+劉德華的賣座組合,97之後重新包裝賭片、江湖片及愛情喜劇,開拍《賭俠1999》、《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》、《龍在江湖》、《龍在邊緣》、《黑馬王子》等片。

1999年,向華強又將杜琪峰、韋家輝招致麾下,這二位創立的“銀河映射”亦併入“中國星”集團。翌年,杜韋合導的《孤男寡女》票房大賣,成為2000年港片賣座冠軍,向華強因此信心大增。

  適逢衛視向“中國星”購片,並先付不菲訂金,向華強遂宣佈斥資10億港幣,3年拍100部電影,除“銀河映射”每年包辦數部(包括賀歲片)外,中國星又創辦“一百年”電影公司,邀請徐克、林嶺東、劉鎮偉、林超賢、梁柏堅多位名導演開戲。一時間,“中國星”連出猛片,《辣手回春》、《鍾無豔》、《瘦身男女》、《絕世好Bra》等作皆有不俗票房收益——放眼2000年前後的香港電影公司,從逐漸停止製片的嘉禾、偶爾拍片的邵氏(多以“電影動力”和“星藝映畫”名義),到寰亞、寰宇、美亞、英皇、星皓,若論聲勢之勁、實力之強,“中國星”絕對拔得頭籌。


窮途:夕陽之歌‧無力回天雄心滅

  縱然“中國星”雄心萬丈,但港片大勢的低靡和接踵而來的問題,仍讓向氏夫婦難以招架。先是徐克、林嶺東、劉鎮偉幾位名導為“一百年”電影公司攝製的《蜀山傳》、《黑俠2》、《奇逢敵手》、《無限復活》票房慘澹,出乎意料。不過,“中國星”並未就此審慎觀望,2000至2004,每年製片都有十幾部,但說到票房反響,除了杜琪峰韋家輝導演、劉德華鄭秀文主演的電影還算賣座外,其餘大多差強人意。

與此同時,來自大環境和各個環節的壓力,也迫使“中國星”不得不壓縮開支,減少拍片量,導致最終停止製片業務。



壓力一、銀河映射堅持風格
  杜琪峰在為“中國星”拍了一系列商業喜劇之後,決定重拾“銀河映射”傳統,自由創作體現個人風格的杜氏作品。對此,“中國星”雖然繼續投資《黑社會》等片,但少了杜琪峰專拍賣座片,單靠韋家輝一人搞賀歲片,結果只能從《鬼馬狂想曲》、《喜馬拉雅星》到《天生女人購物狂》票房一部不如一部。


壓力二、市場環境越來越差
  香港一直是“中國星”的最大市場,可惜香港影市連年低迷,這兩年更降至最低谷。2005年該集團在香港及澳門的營業額比2004年下跌53%,這種打擊直接導致“中國星”對製作電影更加謹慎,2005年影片產量僅有8部,在香港的市場推廣及發行開支亦從2004年的3610萬港幣縮減到2005年的1050萬,降幅達71%。


壓力三、內地院線輕視港片
  由於港片質量、產量近年皆減,導致在內地院線的地位江河日下,好萊塢大片和內地大製作逐漸成為內地院線的賣座王牌。“中國星”有感於旗下電影在內地主流院線的影院位置不佳和上映時間不理想,遂將“中國星”在內地的電影放映權轉售給其他發行商,以獲得固定發行費用。即便如此,2005年“中國星”集團的內地營業額已跌至1020萬港幣,較之2004年的1700萬,降幅達40%。

  截止目前,“中國星”還沒有公開宣佈停止製片業務,但種種蛛絲馬跡已經證明這一事實:

  2006年,“中國星”僅於上半年出品了《至尊無賴》、《以和為貴》寥寥兩三部戲而已,杜琪峰及銀河映射則先後與寰亞(《放•逐》)、驕陽(《跟蹤》)合作開戲。“中國星”亦打破連續6年賀歲的慣例,沒有開拍2007年賀歲片。

  同年9月,中國星以1800萬美元的天價,將近年拍攝的100部電影的永久及全球發行權出售給“星空傳媒”!在此期間,不斷傳出“中國星娛樂集團”決意轉型,有意收購澳門酒店業、投資石油業務等消息。

  2007年3月,“香港影視娛樂博覽”開幕,作為一年一度的電影盛會,英皇、寰亞、美亞、寰宇幾大電影公司照例聚齊宣傳自家已拍、正拍或將拍的影片,唯獨“中國星”缺席……

2007-04-1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nko 的頭像
    pinko

    跑啊!蘋果 Run,Run,Pinko!

    pin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